长江商报 >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、知名学者叶青:开启九新维度 大武汉向新武汉嬗变

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、知名学者叶青:开启九新维度 大武汉向新武汉嬗变

2017-10-30 07:10:24 来源:长江商报

长江商报消息 □本报记者 周舜尧

“当前的形势下,做企业,发展经济,应淡化周期、速度的思维,正确认识新常态。”10月28日,在由长江商报举办的“中部崛起(2017)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”上,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、知名学者叶青以“从大武汉到新武汉”为题,阐述了当前武汉市建设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,打造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城市所展现出的新蓝图、新投资、新融合、新民营经济、新区位、新平台、新生态、新网络、新力量等九个新的维度。

“汉三角”呼之欲出

叶青介绍,1889年8月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,直至1907年9月以大学士入值军机处,督鄂长达十八载。以武汉为中心,推行以发展交通、创办实业、兴革文教、编练新军、建设市政等为主要内容的“湖北新政”,一时引领风气之先,使武汉由一个内陆传统市镇转变为“驾乎津门,直追沪上”的大都会,奠定武汉近现代化基石。这便是大武汉的由来。

如今,随着中部崛起等战略实施,一个新武汉正在显现。叶青说,如今的武汉市正在实施城市发展的新蓝图,即建设长江新城、长江主轴和东湖绿心这3大城市亮点区块。其中,长江新城有望与光谷、沌口一起构成武汉经济腾飞的“汉三角”。

叶青建议,长江新城建设可借鉴陕西“西部科技创新港”模式,吸引在汉的高校、科研院所入驻,在此设立科技研究中心,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心,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心等。

“提高校,就不得不说校友。”叶青说,“新投资”是新武汉的又一个体现,其中,校友经济是非常有特色的模式,201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200名中有十几位都是在汉高校的校友,武汉市通过开展百万校友资智回归工程,成功了吸引了数千亿元的投资。

“新四军”引领新民营经济

“发展新民营经济,是新武汉的一大特色。”叶青说,武汉市主要领导创新提出了发展新民营经济,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、以创富惠民为目的、以“新四军”为主体、以新经济为特征、以创新为动力的民本型经济。

其中,提出了“新四军”的概念,即新民营经济创业主体大多是新近毕业大学生、“海归”人才、科研院校技术人员、职业经理人这一类知识化、专业化、年轻化的创业创新者。这也为武汉市发展经济、吸引投资带来了新思路、取得了新成效。比如,9月5日,武汉民营经济招商大会·上海市浙江商会专场召开,这是武汉市新民营经济系列招商活动的首个专场大会,会上,近60位上海市浙江商会企业家与武汉签约,总投资金额达1292亿元。

同时,武汉市还实施“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”“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”等,聚力发展“菁英经济”“校友经济”“院士经济”“海归经济”。

8月15日,在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成立大会上,来自武汉大学等4所大学的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,现场与相关企业签约;9月22日,第二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·武汉大学专场举办,现场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6个、总金额超14亿元;9月30日,成果转化签约大会迎来华中科技大学专场,62个项目现场签约,金额达66.62亿元……通过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,武汉市的创新能力、经济活力也在不断地增强。

大学生留汉为城市发展添动力

叶青说,武汉市创新性提出“大学+”发展模式,通过这些新政吸引大学生留汉,将为武汉城市发展带来“新融合”。留下来的这百万大学生组成的家庭,更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,会产生住房、医疗、教育等更多消费,也将催生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。

除了“大学+”的融合发展模式,武汉市还在谋划“大湖+”。湖北省委副书记、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要求,探索推进“大湖+”试点,打造“大湖+”主题功能区,探索“大湖+”环境保护、产业创新、社会建设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等发展模式。

对此,叶青建议借鉴“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”案例的经验,利用武汉市166个湖泊,吸引高科技、高新技术企业在汉布局总部和产业链。

叶青说,当前,武汉市正以“四水共治”为抓手,构建结构优化的“新生态”;以大车都、大临空、大临港(长江新城)、大光谷,四大工业板块构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;以推进“国际陆运枢纽、国际航空枢纽、国家多式联运枢纽、全国重要的信息枢纽”建设,形成交通便利、物流发达的新区位;深入实施“红色引擎工程”,开展基层作风巡查,建设网上群众工作部,打造风清气正的新网络;选拔“狮子型”干部,整治新衙门作风,贡献新力量。

长江新城有望与光谷、沌口一起构成武汉经济腾飞的“汉三角”。

——叶青

责编:ZB

长江重磅排行榜
视频播报
滚动新闻
长江商报APP
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